星期四, 10月 13, 2016

生物多樣性

地球,看是有很多種動物,但並不是如此,現實上,在每天約有75種生物滅絕,換算下來,也就是每小時約有3個生物滅絕,依照這種速度,總有一天會輪到人類吧!而我們又該如何招架或預防呢?
生物多樣性這個詞聽起來很艱深,不過其實就是指生物的多樣性(Biological diversity)的簡稱,這個詞是在1986年提出的,最早的用途是用來對世界上的生物進行清查,後來被擴充及所有生態系中活生物體的變異性,它的意義逐漸被擴充到地球上生命世界的所有層面,包括所有物種的多樣性、物種的遺傳及變異多樣性,以及由物種組成的群落和生態系多樣性。
人類目前越來越多,也製作了越來越多的汙染,地球總有一天會變得不能住,那有什麼方法嗎?現在科學家有想要把人類移民到其他的星球,不過照目前的科技是不行,因為我們人類住在那會瘋掉!就有一個實驗證明了!就是生態圈2個實驗,這個實驗室把一群人關到一個密閉的空間,裡面有跟地球一樣的生態,不過半年後就失敗了!因為在裡面的人受不了在裡面的寂寞,所以逃出來了!如果把場景換在外太空,這樣跑出去,那不就死了!所以我們人跟生物多樣性有很大的關係。
地球上的許多地方都可以讓生命生存。像是:極地、沙漠、高山、海溝或洞穴,都有動物生存,也都形成一套獨有的生態系統。有研究指出,熱帶和亞熱帶的雨林中,生物密集度是最高的地方。再來則是溫熱帶的草原,這些地方之所以密度能這麼高,是因為這些地方溫度足夠、水分充足等條件,使其成為生物的聚集地。台灣的面積不到世界面積的0.3,不過生物種類占了世界的1.9%,接近2,可見「寶島」的稱號不是假的。這也是因為台灣包含了熱帶到寒帶的環境,讓各種不同種類的生物都有生存的空間。溪流、湖泊、池塘、農田等這些生態系統,在台灣也有很多,所以有這麼多動物也不見怪。

最後,因為我們人類已經快要把地球搞得滿目瘡痍,所以我們也要更加的愛護它,不要只是嘴巴上說說而已!

星期三, 9月 07, 2016

2016/9/3蜻蜓生態

    這次我一進到教室,就看到了簡報的名字,第一眼看到還以為這節是要打高爾夫球,因為老師的綽號很有趣,叫老鷹42隻,這個綽號的來源是因為老師他見過最多隻老鷹的隻數是42隻,所以就把自己的綽號叫老鷹42隻。
    蜻蜓是一種屬於蜻蛉目的昆蟲,出現的季節大概是在春天到秋天之間,有細長透明翅膀與修長腹部、碩大的複眼,最高時速可達72公里,但是如果當時順風的話,時速就可以高達100公里,同時也是所有昆蟲中最大的(是化石)。而蜻蛉目裡面包括了跟蜻蜓很像的豆娘。分辨蜻蜓和豆娘的方法是蜻蜓腹部較粗,豆娘較細,但纖腰蜻蜓腹部也很細的,還有一種方法是豆娘休息時翅膀合起,蜻蜓則會張開,但有些豆娘也會張開,所以也不一定正確,所以分辨兩者最好的方法就是看牠們的複眼,豆娘的複眼跟複眼間有一個複眼的距離,而蜻蜓則是較大的複眼連貫於頭上。
    有了蜻蜓的基本常識後,接著就要知道如何分辨蜻蜓是哪一科。所以老師就告訴我們一個小故事。就是有個村姑(鄉村的姑娘),因為她研究出了有關於情蜓分類的東西,於是舉辦慶功宴,請居民吃饅頭,饅頭一開始蒸的時候,分的開開的(春蜓科的眼睛),蒸了一會兒,靠近了一點,快碰到了(勾蜓科的眼睛),在蒸一會兒,已經碰到了(弓蜓科的眼睛,弓蜓胸部和頭部有金屬光澤),在過了一會兒,已經完全黏在一起了(晏蜓的眼睛)。所以技法如下:
村、姑、慶、功、宴=春蜓科、勾蜓科、蜻蜓科、弓蜓科、晏蜓科。
    蜻蜓(蜻蛉目)的愛情史是很曲折且很麻煩的,因為雄蟲的生殖器在第二節,不過精子在第九節,因此當他想交配前會彎腰把精子移到第二節來進行移精,當雌蟲想交配,會到池塘,雄蟲會飛出來,用腳將雌蟲頭部扣住,再彎起身體用腹部第l0節末端的肛附器夾住雌蟲前胸(頸部),然後才將腳放開,完成雄前雌後的連結動作。完成連結後,如雌蟲願意,牠會將腹部彎起向前,並將第9節生殖孔與雄蟲第2節之交尾器相連結進行交配,交配完後蜻蜓會在池塘點水產卵。產卵時,雄蜻蜓會在雌蜻蜓的身邊,避免有天敵或其他雄蜻蜓要搶。蜻蜓交配時大多會停棲在植物枝葉或石頭上,但有些則會在空中飛翔進行交配,大多蜻蛉目的昆蟲交配都會形成美麗的心形圖案或不規則的橢圓形。交配後會開始產卵時,有的會產在植物莖上,這樣可以避免水中有魚類吃,有的產在土裡,也比較不會被水中生物吃掉,不過牠們都產在水邊,讓幼蟲(水蠆)跳進水裡。不過當然也有產在水裡的,因為是蜻蜓點水嘛!不然要叫什麼。有時由於蜻蜓的眼睛上半部是遠視,下半部是近視,所以他有時看到汽車玻璃,會以為是池塘,就在那裏產卵,結果當然全都不能存活。
    老師還跟我們說很多跟蜻蜓有關的故事。例如秋寒煙秋紅湖發現長尾蜻蜓後接到女兒逝世的消息,隔天又發現秋紅蜻蜓,最後老師把發現這個湖叫做秋紅湖的故事。還有花了五年才發表出來的朱環鼓蟌,因為一開始拍到的朱環鼓蟌夾到旗紋鼓蟌,而且朱環鼓蟌旗紋鼓蟌的雌蟲長得很像,因此一直沒有發表,直到經過DNA鑑定後再比對,才找出不同處。還有一種白痣珈蟌雌蟲有白痣,但他的痣卻不像其他豆娘一樣,所以那不算是痣。
    經過這次的課程,老師真的懂很多的東西,也告訴我們很多關於蜻蜓的知識和故事,讓人意猶未盡,希望以後可以繼續上老師的課。

星期一, 6月 27, 2016

螢火蟲生態


這一堂螢火蟲的課是由之前為我們上過蝴蝶的課的陳燦榮老師上課。

當我們想到螢火蟲,就會聯想到黑暗中一點一點發光的小燈籠,但其實會發光的不不完全是螢火蟲。螢火蟲是指鞘翅目螢科的昆蟲,是完全變態,全世界有大約2000多種,台灣曾經紀錄58種,不過最後剩下54種,因為有一種是鑑定錯誤,三種是雌光螢科的,雌光螢科的昆蟲也會發光,所以會被跟螢火蟲混淆,但牠們其實跟螢科不同的是,因為牠們是雌蟲發光吸引雄蟲,牠的雌蟲長得像幼蟲一樣。還有另一種跟螢火蟲很像的蟲,就是紅螢,但是牠有網狀橫紋,螢火蟲沒有,紅螢的幼蟲吃得很高級,吃香菇、金針菇、靈芝等。

螢火蟲的幼蟲呈蠕蟲狀,身體側扁或稍呈筒形,分為水生、陸生,水生的會利用他的氣管鰓呼吸,而且很軟,可以變形,吃水中的螺,在台灣發現的有三種:黃緣螢、黃胸黑翅螢、條背螢,陸生的則是用身體側邊的氣孔呼吸,另外還有一種半水生的—鹿野氏黑脈螢,但牠其實是像龍蝨一樣,是帶著空氣下水的,所以不能在水裡待太久,還是算陸生。攝食時會分泌唾液把螺類、蝸牛等獵物麻痺,再分泌消化液把獵物肉質溶化,吸食肉汁。成蟲通常只喝露水,但有些會吃花粉、花蜜;少數的種類會捕食其他小蟲;在野外壽命一般為3-7天,但也有長達10-20天者。多數種類由卵至成蟲,各期都會發光。不過由於牠們是夜行性昆蟲,因此只在夜間發光;攝食活動也是以入夜以後為主。所以在白天時,牠們大多靜靜地憩息在隱蔽的地方,很少活動,也不發光;但是如果受到騷擾,仍然會發光。光是雌雄間求偶的訊號;交尾時,雌雄都會同時發光;交尾時間可長達數十分鐘或數小時。交尾之後雄蟲在12天內死亡,而雌蟲則在產完卵後過世。

我覺得最具有代表性的陸生螢火蟲,是黑翅螢,這種分布很廣,有這麼多的原因是:有的螢火蟲幼蟲吃蝸牛,有的吃蚯蚓,不過牠甚麼都吃,不挑食,所以當然比較多。但也有很多黑色翅膀的螢火蟲,所以其他黑色翅膀的螢火蟲就跟牠比較,例如黑翅螢的胸部是橘色的,胸部是黃色的就叫黃胸黑翅螢,此外,還有紅胸黑翅螢、紋胸黑翅螢(紋螢)等。

還有一種代表性的水生螢火蟲—黃緣螢,成蟲跟黑翅螢長得很像,一次可生70100顆卵,也是什麼都吃,不會像黑翅螢會互相攻擊同類。

螢火蟲成蟲的生命只有一個禮拜。牠們之所以被說為環境指標是因為大部分螢火蟲母的不會飛,環境被破壞後不能離開,被破壞的環境恢復後也無法回去,所以我們應該要愛護環境,不噴灑農藥、不要為了要錢,而把溝渠邊坡水泥化,才能保護螢火蟲,讓牠們永續生存下去。

星期三, 6月 01, 2016

2016/05/16甲蟲的生態


在這堂生態課中,李惠永老師帶我們認識了甲蟲的生態奧秘,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索鎧甲戰士的秘密吧!

甲蟲,是在動物界,節肢動物門,昆蟲綱,鞘翅目。他們之所以會被分類再鞘翅目,是因為他們有前翅及後翅,前翅比較硬,形成翅鞘。後翅比較短,所以他們利用後翅來飛行。而所有的甲蟲的生活史也都是完全變態接著再由位階高的產,也就是從卵、幼蟲、蛹到成蟲的過程。甲蟲大多是咀嚼式的口氣,肉食性、草食性和腐食性的都有。此外,甲蟲分為螢火蟲科、步行蟲科、橡鼻蟲科、鍬形蟲科、金龜子科、天牛科……等。

首先介紹的是被稱為黑暗中的小燈籠螢火蟲,是因為螢火蟲會在夜晚時發光。在台灣,目前已知的種類有58種,但是水生的螢火蟲卻只有黃緣螢、黃胸黑翅螢和條背螢三種。其中,屬於台灣保育類的鹿野氏黑脈螢,它屬於半水生的螢火蟲。

再來講的是步行蟲,步行蟲能分成兩種,分別是步甲蟲和虎甲蟲。虎甲蟲又有別名叫帶路蟲,因為他會慢慢的跳躍前進,且跟你保持一定的距離,就好像在幫忙帶路,因此有這個名字。在步行蟲家族中,有兩種是保育類,分別是食蝸步行蟲和擬食蝸步行蟲,都不能隨意捕捉。

接著講到象鼻蟲,所有的象鼻蟲都會捲葉子,其中,在綠島、蘭嶼一帶,住著一種保育類象鼻蟲,就是球背象鼻蟲,牠的殼十分堅硬,連做標本最粗的針也無法穿透,可見它的殼有多麼的堅硬。此外,還有一種較小圓斑球背象鼻蟲,這種蟲頭部有四個斑點,而大圓斑球背象鼻蟲頭部有三個斑點,白斑球背象鼻蟲的斑點是白色的。現在堵住河道的布袋蓮,其原生地的天敵也是象鼻蟲,布袋蓮象鼻蟲會在氣室裡面生長,最後讓布袋蓮無法生存。這種蟲很適合做生物防治,對於現在使用化學藥劑的我們是很有用的。

瓢蟲也是甲蟲家族的成員之一,其中有肉食跟植食性(草食性)的,肉食性瓢蟲背部會比較有光澤,主要吃的食物是蚜蟲。植食性瓢蟲的背部則有毛,看起來沒有那麼光亮,以植物葉片為食。

埋葬蟲則是甲蟲家族裡面的分解者,牠們會把動物屍體分解掉之後,再當作食物養育下一代。一開始他們會先找到屍體,進行產卵,不過萬一有很多隻要來產的話,會經由打鬥來決定位階的高低區分。物皆低的要先幫忙剃毛,再分泌一些化學物質到屍體上,作為防腐的功能。然後分割成肉球,運送到巢穴裡面,再由位階低的先產,接著位階高的再產,卵孵化後,不管是位階較高的,或是位階較低的,都要共同孵養。如果食物不夠的話,位皆較高的可以殺害位階較低的卵或幼蟲。

天牛是甲蟲家族中觸角較長的甲蟲。公成蟲的天牛觸角可長至身長1.5-2倍,母成蟲的天牛的觸角長度約是牠的身長。天牛因為有明顯的大顎,所以常被誤認為是鍬形蟲,不過這種昆蟲是植食性的,會以樹液或葉子為食,是害蟲之一。而且天牛會破壞植物的木質部,讓一些樹木會枯死。

這次的上課,讓我更深入的了解甲蟲的世界,也發現了甲蟲世界的美好,也讓我更想要更深入的了解甲蟲。

星期四, 5月 26, 2016

2016/5/21台灣森林


這次的課程,充滿芬多精的氣味;這一趟,盡是蓊鬱的景致;這一趟,看到旺盛的生命力。台灣的森林王國原來是如此的美妙!從低海拔、中海拔到高海拔,都充滿了豐富的生態。台灣的林相豐富,讓我們來一趟探索森林之旅,感受台灣森林之美……

一開始,老師先介紹台灣的地形,台灣的地形,是由高山為主,其中,台灣的高山分成以下幾種:

1.   雪山山脈

2.   玉山山脈

3.   海岸山脈

4.   阿里山山脈

5.   中央山脈

以上的幾種山脈,其中最高的是海拔3,952米的玉山,這座山是全世界第27名。接著老師還說台灣的地質很年輕,因此比較破碎,所以水土保持非常重要,我們應該要多種一些深根性植物,例如:樟樹、紅檜、台灣杉、松樹...等不要因為貪圖利益而種一些淺根的植物,例如:檳榔樹、桃梨果樹等。

台灣的森林可以分成三個區塊:低海拔森林(0m-1500m)、中海拔森林(1500m-2500m)及高海拔森林(2500m-3600m)。低海拔的森林,氣候溫暖且潮濕,也因經常遭人干擾,且競爭激烈,因此一個區域很少只有單一的一種植物。其中相思樹是代表樹種之一。因為這種樹是很好的木炭來源,非常耐燒。相思樹的種子是黑色的,而不是我們常說的相思豆(小實孔雀豆)。油桐也是一種在低海拔森林常見的植物。油桐的種子可以榨出桐油,並製成油漆,因此非常重要,因為好的油漆可以讓以前的木造屋子能防水、防蟲。還有就是貴竹。貴竹是用途很廣泛的植物,除了長出貴竹筍可以拿來吃之外,還可以製作飾品、鷹架、陷阱或是蓋房子、作家具等。

接著是中海拔地區,中海拔地區常可以看到這三種:
雲霧帶森林-雲霧繚繞

針闊葉混合林帶
檜木帶-壽命長、好木材

在中海拔地區的森林茂密且潮濕,因此經常霧濛濛一片,只不過我們可以從約2500m以上的地方看下去,就可以看到難得一見雲海,紅檜和扁柏有特樹的味道叫做芬多精這些植物都有芬多精,讓小蟲子或小動物不願靠近。這兩種樹要如何分辨呢?紅檜的樹幹會在地表附近就分岔,扁柏的樹幹會在比較末端時分岔。兩種是以扁柏的經濟價值較高,因為其樹幹更加筆直、堅硬,而且不會像紅檜的樹幹中間還有中空的情況。這裡的溫度不高,而且因為潮濕而不容易火燒山,所以樹都很健康、長壽,就算樹被閃電打到也不會起火。這邊的闊葉植物包括樟科及殼斗科的植物。殼斗科的樹的樹幹相當堅硬,而且果實上會有殼,松鼠、台灣黑熊、山豬、猴子等動物都會食用。此外,也有許多半寄生植物:宿主凋謝時就自力更生,宿主成長茂密時就開始寄生。山羌、長臂金龜也常見在中海拔。

海拔2500公尺以上的以上的高海拔山區屬冷溫帶與寒帶氣候,自然環境非常嚴苛,溫度低,雨水多,且日夜溫差大,土壤化育不佳,雖然有喬木出現,但種類不多,若能適應下來,往往是地區的霸主,呈現大面積純林的現象。其中主要3種樹木為:
1.
台灣鐵杉

2.
台灣雲杉
3.
台灣冷杉

經過了這次的課程,讓我越來越知道台灣的森林奧妙,也呼籲大家要愛護森林,不然總有一天我們會招到惡報的。

星期三, 5月 04, 2016

以下是我在金面山照的照片,歡迎欣賞並給予評價。
 

 








星期三, 4月 27, 2016

2016/4/23台灣蛙類


這次的上課,當老師走進來時,就傳來了「嘓嘓嘓」的聲響。當我還在期待之餘,老師就拿出了一隻花狹口蛙。我們看著這隻青蛙一步一步的向上爬,我們都緊張了起來,不過老師卻帥氣的不慌不忙的請牠下來並繼續講課。

接著老師介紹青蛙的基本結構。青蛙的身體構造很簡單,大致上就只有青蛙有四條腿和身體的部份。青蛙的前腳都較為瘦小,後腳則比較粗壯。這是因為青蛙會以跳躍的方式來移動。青蛙的骨頭是軟的,因此從高處往下跳並不會受傷。此外,青蛙還會吃自己的弟妹做為食物,自相殘殺。青蛙的生殖方式是靠母蛙大量產卵以提高存活率,也就是「以量取勝」。公青蛙求偶時會唱歌,吸引母蛙的注意。唱得比較大聲的青蛙表示身體較強、健康,容易得到母青蛙的喜歡。不過,青蛙有許多天敵,像是蛇類或鳥類。為了躲避天敵,青蛙發展出許多躲避的方式。最簡單的就是直接逃走,爬上樹冠或跳走。或是利用天生的保護色保護,還可以讓敵人認為有毒性或是被混淆,有的則是鼓起鳴囊,嚇跑敵人,有些則利用裝死的方式。說到這裡,我不由得佩服青蛙!

青蛙會利用肺和皮膚呼吸。但是青蛙的幼蟲蝌蚪卻是用腮呼吸,就像一般的水生生物一樣。蝌蚪的呼吸構造中,入水口是在嘴巴的位置,出水口是在左前肢的附近。但是狹口蛙科的青蛙出水口在腹部的位置。青蛙的視力其實相當不好,僅能辨別物體的輪廓,無法辨別其他的細節。但是青蛙對動的物體相當敏感,一看就能知道大小及可能會是什麼物體或動物。看到比自己大的就使出:「三十六記,走為上策」。看到和自己一樣大的,有可能是同類。看到比自己小的就可能會去捕食。雖然青蛙的視力不好,但是他的鼻子和耳朵功能都很好。

青蛙在游泳時眼睛不會進水,是因為他有一對「蛙鏡」,也就是與生俱來的下眼瞼。青蛙游泳時,下眼瞼會由下往上合起來,讓水不易進入。青蛙的下眼瞼是透明的,可以讓青蛙在水中看到外面的狀況。青蛙的捕食動作可分為兩種。第一種是外翻舌頭快速黏起來的方式,這種捕食的速度相當快,試用於較小的獵物。過程差不多只有0.15秒左右。第二種方式是直接撲向獵物再將其吃掉。這些適用於類較大的獵物。

青蛙的一生會經過卵、蝌蚪、幼蛙、成蛙等階段。青蛙的卵大多為黑色或白色,會分散在水面上的、成為一團的和成串狀的。蝌蚪是雜食性,在水中吃藻類或昆蟲。到後期會陸續長出後肢及前肢。之後就會爬上水面,口部和呼吸方式就會改變,就變成了幼蛙。

這次的課程很有趣,而且老師還有帶真的的青蛙來,讓這堂課變得很有趣。

星期三, 4月 20, 2016

2016/4/16金面山之旅


生態營初階班校外教學要去內湖的金面山,觀察自然生態。
我一開始先興致勃勃地到了西湖國小,後來我們便去金面山了。我們一開始走的時候我們在走階梯,途中,我們看到了木耳,這讓我知道木耳是長在木頭上。在木耳附近,有一些的香菇,老師告訴我們,香菇的顏色越鮮豔,就會有毒。隨著太陽越來越大,我們的笑聲,也漸漸的變成了哀號聲。過了不久,老師叫我們把東西都放在書包裡面,因為我們到了岩石路,在這裡我們必須要手腳並用,才能成功的走上去。當我一看到了岩石的峭壁,心想:「如果一不小心,就真的「翹」了!」,當我們爬到一半,我們都上氣不接下氣的坐在岩壁上休息,休息了一下,我們繼續動身往上爬,又爬了一下,我們到了論劍亭去吃午餐,我們邊吃邊聊,訴說的一路上的趣事。
吃過了午餐,我們就繼續往上走,過了不久,我們便到了山頂,我們在山頂上,認著微風吹拂,溫暖的陽光輕輕地灑下來,我們躺在岩石上,享受的像夢境般的美好!但是,因為有下一組,所以我們躺了一下,就下山了。在下山的時候,老師告訴我們芒草葉子有小小的鋸齒,且還有製作玻璃的成分,叫做矽得成份,這種成分會讓人感到刺痛的感覺,只不過如果以從頭那一邊開始摸,就不會被割傷。走著走著,我們挑到了鳥叫聲,我們抬頭一看,結果看到了五色鳥,這是我第一次看到五色鳥,心情相當興奮,只不過因為我拍照的技術不好,所以連續幾張都因太陽光而變得很白,所以就沒有拍。
這次去爬金面山,讓我學到了很多的生態知識,也突破了自己的極限。這次的校外教學,讓我受益良多。

星期三, 4月 13, 2016

2016/4/9台灣野鳥的世界


這次我們的課程,是由一位高齡75歲的老師-林金雄來為我們上課。

我們在上課之前,老師拿出了一個很像投影機的東西,大家都議論紛紛的再討論這是什麼,後來老師說,這是幻影燈片,現在已經買不到了!接著我看到老師拿了一個圓圓的東西,裡面有白白的卡片,只要按一個按鈕,就會喀嚓一聲,換到下一張圖。
一開始老師先告訴我們鳥的基本要素,其中包含了要有羽毛,一定要卵生和胸脯必須是平的。接著老師介紹了鴕鳥,鴕鳥也算是鳥,只不過不會飛,但是跑很快,速度約有70~90公里,可是卻沒辦法跑很久。鴕鳥生下來的蛋很大,一顆鴕鳥蛋約等於是24顆雞蛋,鴕鳥的蛋殼很厚,假設你20公斤,當你座在鴕鳥蛋上,蛋還不會破。其中,最讓人感到驚訝的是,鴕鳥的眼珠竟然有一顆高爾夫球這麼大!這真是令人難以置信!
在台灣,有約626種鳥類,在內有24種台灣的特有種,其中的黑長尾雉(帝雉)就是其中之一,黑長尾雉是新台幣1000元背面的鳥類。這種鳥分布在台灣的中低海拔地區,現在已經列為世界瀕危鳥類。帝雉是所有台灣特有種鳥類中體形最大、羽色最高貴的,因而台灣有些人推動選其為「國鳥」只不過台灣藍鵲以約49萬票打敗了帝雉。
這次的課程很有趣,課程也很有趣,其中,我最印象深刻的是老師有一次路過一家冰店,聽見了鳥在叫的聲音,所以就進去,結果沒想到有一隻八哥幫他買冰,還跟老師在聊天!只不過,要教出會講話的鳥很難,因為要先割掉舌頭上的薄膜,可是萬一沒弄好,這隻鳥可使會死得!所以我們要愛惜生態,避免有更多生態資源因我們人類而消失。
這次林老師帶給我們好多的驚奇,讓我們認識鳥類,也讓我知道幻燈片是什麼樣的操作機器。林老師有豐富的研究精神,真是活到老,學到老,現今75歲還一直在研究鳥類,是他一身中的專題研究。

星期二, 4月 05, 2016

2016/3/26生態攝影研創新法-心得


這次的課程,是由西湖國小資優班的老師邱老師來為我們上課。
一開始老師先給我們看了一個他小時候照的照片,畫面裡是他們班的同學在吃午餐,早期,一台相機等於一棟房子,且之前得相機是用底片,跟現在的數位相機比起來,是非常的不方便。
第二張投影片是老師在大霸尖山所拍的照片,這座山是泰雅族和賽夏族的聖山,主脊海拔高3492米,而大霸尖山旁邊有一座比較矮的山,顧名思義,也就是小霸尖山。
接著老師說介紹一座,叫做「Mauna Kea」,是在夏威夷的一座山,高4205米,這座山跟台灣的山最不一樣的地方是車子可以開上去,上面有許多的天文台,可以看到很多的星星。在這宇宙中,有另一個一個銀河系,叫做M81,它跟地球相隔了11,740,000 光年,真的好遠!
接著老師說他的幸運故事,就是有一次,他看到了一個肉肉的、毛毛的花,且整株都是,沒有葉子,因為老師沒看過,所以就問了一個我們第一堂課的老師,林玉琴老師。沒想到聽了解釋後,老師竟然看到的是花期只有七天的庫氏山珊瑚!還有一次,老師去爬山,結果也發現了庫氏山珊瑚,但是沒想到已經被人拔下來了,只不過這個人把它插回去,一陣風吹過去,這株植物就掉了,後來他問他的母親,結果發現是一個拔的,只不過老師的母親騙阿嬤亂拔植物要罰25萬,所以那個阿嬤就把它插回去,說到這,台下的大家都笑了。
接著是關於一個偷鏡賊的故事。這個故事是當兵時邱老的長官跟邱老去森林中採可以吃的果實葉菜,突然,一陣風「呼」的一聲,然後邱老的眼鏡不見了,後來邱老就在地上一直摸,長官就問他在做什麼,邱老就說他的眼鏡不見了,結果在遠方就看到了一個稀奇的植物,較印度鞭藤,這株植物的葉子長得很像竹子的葉子,在最前端捲捲的,而把邱老眼鏡偷走的那一片就是很捲的。
最後是相機拍照的訣竅分為以下幾點:
1.   -注意拿相機的姿勢,繫帶要掛在手上。
2.   -讓自己的重心放低,較為穩定。
3.   -使用兩段式對焦法:先輕按快門對焦,再按一次拍照。
4.   -讓拍照時的色溫、色彩及按下快門的時機準確。
5.   -拍照可以換個角度、位置或光線,比較豐富。
6.   -畫質及質感要高。
7.   -將照片拍成有故事性、趣味性的作品。
這次的課程,讓我知道了很多得攝影技巧,也希望我以後能拍好照片。

 

2016/3/19探究蝴蝶生態奧妙

(一)簡介:
全世界的蝴蝶種類約有28000種,而台灣一座小小的島嶼,卻有了約400種的蝴蝶。每隻蝴蝶都會經過卵、幼蟲、蛹、成蟲這是個階段,是一種完全變態的昆蟲,身體分為頭、胸、腹三個部分。天敵有:青蛙、蜥蜴、螳螂等、蜘蛛等。蝴蝶會吸食花蜜進行授粉,所以蜜蜂對人們的幫助是很大的,只不過,人們都把牠以害蟲的眼光在看,大量使用農藥,可是,蝴蝶並不是害蟲,除了一些蝴蝶會吃一些農作物,所以蝴蝶對農作物的傷害,其實是很小的。
(二)蝶與蛾的分辨
蝴蝶與蛾,其實只是蝴蝶是一種比較特別的蛾,在生物分類法中的「鱗翅目」的一個小支。雖然蛾與蝶長得很像,但是我們還是可以用肉眼看出牠們不一樣的地方,例如以下幾點:
1. 多數蝴蝶在白天出現,多數的蛾在晚上出現。
2. 大多數的蝴蝶顏色較鮮豔,蛾則是比較黯淡。
3. 蝴蝶大部分在休息時翅膀收攏,直立在背上,蛾休息時則把雙翅平放在身體上。
4. 蝴蝶的觸角細長且末端膨大或鉤狀,蛾的觸角卻是羽毛狀,職現狀或其他形狀。
P.S以上的分類訪,無法只靠單一一向來分類,但由於台灣的蝴蝶和蛾種類有限,所以上述的觸角特徵,可以明顯地用在台灣蝶與蛾的分類上。
(三) 蝴蝶的食物
蝴蝶除了吸食花蜜,還會吸的上的液體,這是因為牠們需要水,產下來的小孩才會比較多,可是這項工作通常都是雄蝶在做,因為一般認為這件事的危險性很高,所以是雄的做。除了這些以外,蝴蝶也喜歡吃發酵的果實、樹的樹汁等。
(四)蝴蝶的防禦
1. 隱藏
將身體躲在陰暗處或葉背等不容易讓人發現的地方。
2. 偽裝
把身體的紋路成一些無法食用的物品,如:枯葉蝶、石牆蝶等,讓他們休息時不易被的人發現。
3. 恐嚇及自身防衛
運用翅膀上的花紋,讓獵食者以為是牠們的天敵。
4. 擬態
經由獵食者吃到有毒或口感不佳的經驗,運用相同的花色,但是無毒的動物,讓獵食者不敢吃。
(五)賞蝶的時機
1. 第一次是4~8月在烏來。
2. 第二次是5~6月在美濃。
3. 第三次是6~7月在陽明山。
4. 第四次是12~2月在南台灣。

2016/3/12昆蟲的祕密花園


這次的課程,是在教我們要認識昆蟲,是由施宏明老師來為我們授課。
老師一開始先教我們什麼是昆蟲,後來我知道,昆蟲是是世界上數量最多的動物,牠們要有六隻腳,所以蜈蚣和不是昆蟲,昆蟲的身體分成三等份,分別是頭、胸、腹三個部分,所以蜘蛛不是昆蟲。在昆蟲世界中,生長的方式分成三種,也就是:
1.   完全變態:在成長的過程中,經過了卵、幼蟲、蛹、成蟲這四個階段,過程中差異很大。
2.   不完全變態:在成長的過程中,少了蛹期,成長時沒有太大的改變。
3.   不變態:這種昆蟲比幼蟲沒有生殖能力,但是其他的外型跟跟成蟲幾乎毫無差異,以卵、幼蟲跟成蟲三階段。
    接著老師介紹了昆蟲們的食性。以下就是昆蟲的食性:
1.   植食性:以植物為食,有些還會吸花蜜。
2.   肉食性:捕食小昆蟲來吃,特別的是,蚊子吸血也算是肉食。
3.   雜食性:植物、動物都會吃。
4.   腐食性:吃屍體、排泄物,是蟲界的清道夫。
      介紹完食性以後,老師就講解了動物高超的自衛法則,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擁毒自重,因為會不會有昆蟲不知道牠有毒,就把牠吃下去,那還有什麼用呢?這件事真的很可以讓人更深入的探討。
     最後老師講了昆蟲在整個生態系中,佔了極大重要的角色,因為如果沒有昆蟲,那麼上層的動物就會沒有食物吃,導致生物的滅絕。
      這次的課程,我覺得最好的地方是老師有準備牠親自攝影的影片,讓我們上課上的更生動。

2016/3/5台灣低海拔生態資源


三月五日,我去西湖國小,參加了這次所舉辦的生態營隊。

一開始,我在門口的時候,就拿了一本講義,裡面的內容五花八門,讓我覺得以後的課程應該很精彩。接著,我們進行了這次的課程說明,經過了老師的介紹,讓我更期待這個營隊的課程。然後,我們開始上課了!我們這次課程的主題叫台灣低海拔生態資源(1500公尺以下),是在講我們台灣的多樣化的生態,這次讓我知道濱海植物要面對海風的吹襲、土地貧瘠、烈日當頭等種種的情況,讓這些植物會生長出不同的生長方式,例如:深入地底超深的根,才可以吸收到地底的水分、肥厚的葉子,儲存許多的水、群體生活,逐擋強勁的風勢等,也因為這些的因素,因此這些植物才能生存在這個嚴苛的環境。

海濱的生態雖然嚴苛,但是對候鳥而言,是一個很重要的棲息地或中途停的休息站。有時候,會有一些候鳥,台灣原本不是他們的遷移的路線,但是因為天氣惡劣,或是因為其他的自然的自然因素,所以被迫停靠在台灣,這些鳥稱為「迷鳥」,這些鳥很稀有,如:20141213日飛來台灣西伯利亞小白鶴等。由於這個名詞我從來沒聽過,所以感覺很有新鮮感

接著我要介紹平原的植物。因為平原地帶有大量人口的聚集地,所以形成了都市,也因此所種的植物通常都是因為個人喜好而栽種的,如大王椰子、豔紫荊等樹型或花朵優美的植物首選。但是平坦的田野地,就不會以個人喜好的植物為主,而是種一些比較有經濟價值的植物,例如:雜糧植物、樹菜水果等,其中,也因為需要水源灌溉,所以孕育出特的濕地環境,如下:

1.   漂浮性植物,又稱浮水性植物,根沒有固定在土中,這樣的植物有:水萍大萍布袋蓮等植物。

2.   沉水性植物:整個植物沉在水裡,但是根固定在土中,這樣的植物有:水蘊草金魚藻

3.   浮葉性植物:葉子由葉柄保持漂浮在水面上,但根部在土哩,這樣的植物有:睡蓮台灣萍蓬草等。

4.   挺水性植物:極少部分生長在水中,精業挺生在水上,這樣的植物有:荷花、水道、筊白筍。

然後我們要介紹平原的動物,其中我們常常在公園裡看到赤腹松鼠,牠喜歡吃美味的野果或鮮嫩的幼芽。在溼地中,也常常看到水鳥,其中有白鷺鷥紅冠水雞等。

低海拔的山區,有很多種森林,其中分為兩類:

1.   自然林,是自然生成,常見的植物有血桐野桐山黃麻等。

2.   人工林,通常是為經濟利益而設的,有相思木、竹林等。
低海拔的生態資源豐富,鳥類有台灣藍鵲,哺乳類動物有赤腹松鼠和台灣獼猴,昆蟲有蝗蟲、椿象、蝴蝶等多種昆蟲。這堂課,讓我受益良多,也讓我更期待下

大家好

這是我的部落格,裡面有很多好棒棒的東西,歡迎大家參觀!!!